在CBA总决赛这样刺刀见红的舞台上,每一次攻防都伴随着高强度的身体对抗,犯规次数如同球员的“战斗损耗”,时刻影响着比赛走势。然而,在总决赛G2浙江广厦主场对阵北京首钢的比赛中,却出现了一幕令人匪夷所思的景象,出战长达41分钟,轰下28分,可他的犯规次数那一栏,却醒目地写着“0”,这一数据瞬间在球迷群体中炸开了锅 。
这场比赛从一开始,裁判的哨子就成了主角。全场比赛下来,哨响多达59次,罚球次数也达到了惊人的70次,几乎将比赛切割成了无数碎片,频繁的中断让比赛节奏支离破碎,观众们的观赛体验也大打折扣。北京队和广厦队的球员们都在这紧密的哨声中小心翼翼地打球,生怕一个动作就会招来犯规判罚。然而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孙铭徽却“独善其身”,在防守和进攻两端都极为活跃的他,竟然没有一次犯规。对比广厦队仅仅替补登场3分钟的纳纳利都有1次犯规,孙铭徽的“零犯规金身”就显得更加不可思议。
孙铭徽作为广厦队防守对方核心后卫的关键人物,贴身紧逼是他的防守常态。在比赛中,他多次与北京队的方硕、雷蒙等球员发生肢体碰撞。第三节末段,孙铭徽飞扑抢断方硕,慢镜头回放显示他的左手有明显打腕动作;第四节的关键回合,他贴身紧逼翟晓川时,膝盖有顶人的动作,但这些动作都被裁判选择性无视,没有响哨判罚犯规。还有一次,孙铭徽在防守时明显拉扯方硕的球衣,按照正常的判罚尺度,这理应是一次犯规,可裁判却仿佛没有看到,比赛继续进行 。
进攻端,孙铭徽突破造杀伤的动作也不少。在一次突破中,他肘部有明显的开路动作,这在很多比赛中都会被裁判认定为进攻犯规,可在这场比赛里,裁判却没有任何表示。决胜时刻,孙铭徽甚至做出了疑似六犯的封盖动作,裁判却吹了对手走步违例,这样的判罚实在令人难以理解。
资深球迷们纷纷翻出孙铭徽过往的比赛录像进行对比,发现他在常规赛、季后赛中的场均犯规次数都在3次左右。在比赛强度远低于总决赛的赛事中,他都会有一定的犯规次数,而到了总决赛这种级别的对抗中,打满41分钟却零犯规,这显然不符合常理。球迷们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,各种质疑声不断。有人调侃孙铭徽是不是学会了“凌波微步”,防守时能巧妙避开犯规;也有人直言裁判存在严重的主场哨,对孙铭徽的动作视而不见。
从两队的整体数据来看,北京队的犯规次数比广厦队多了11次,罚球数却比广厦队少了17次。这样的数据差异,再加上孙铭徽的零犯规表现,让球迷们更加坚信这场比赛的判罚存在问题。北京队的球员们在场上似乎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被吹犯规,而孙铭徽却能在激烈的对抗中“毫发无损”,这让北京队的球员和球迷都难以接受。
CBA一直致力于打造公平、公正的竞赛环境,裁判的判罚对于比赛的公正性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在总决赛这样的重要赛事中,出现如此具有争议的判罚,无疑会对联赛的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。希望CBA官方能够重视此次事件,对裁判的判罚进行深入调查和反思,避免类似的争议再次发生,让比赛的胜负真正由球员在场上的实力和拼搏来决定 。